信用卡貼現-價值投資是否燕子歸來
來源:
週轉
發佈時間:
2010/3/30 下午 05:24:23
返回
打印
近兩日,藍籌股大面積強勁反彈,令低迷的市場信心為之一振,久違的藍籌行情是否“燕子”歸來?
近兩日,藍籌股大面積強勁反彈,令低迷的市場信心為之一振,久違的藍籌行情是否“燕子”歸來?
今年以來,大盤始終難以走出盤局,藍籌股低迷無疑是主要原因。儘管藍籌股也不時有所表現,但一直未能擺脫弱勢格局,特別在指數行將突破的關鍵時刻,藍籌股常常成為扼殺行情的推手。與之相伴的是市場格局的嚴重失衡:一方面,市盈率10倍乃至以下的藍籌股無人問津、持續走低;另一方面,市盈率百倍以上甚至虧損的股票繼續高舉高打。尤其值得關注的是,基金、保險等機構投資者也大肆參與到這種極端的炒作當中。
來自萬得資訊的數據顯示,基金2009年四季報重倉股中,除指數基金重倉的股票外,像冠農股份[23.81 -0.25%]、長航油運[6.64 0.61%]、蕪湖港[ 19.06 -0.78%]等股票的市盈率均在千倍以上,而介入其中的基金則多達16只次。如果以百倍市盈率為界限,入圍的基金重倉股增至88只,而重倉基金多達358只次。當初基金以價值投資的招牌吸引市場時,像高市盈率股、虧損股等股票,是很難入其“法眼”的,更不用說重倉持有了。如今眾多基金追逐高市盈率股甚至虧損股,不能不說奉行價值理念的基金,其投資理念發生了變化。前期有保險資金甚至公然扔掉“價值投資”的面具,提出堅持短線波段操作的投資理念,這對整體市場行為的影響深刻。
藍籌股作為市場的中堅力量,是經濟晴雨表功能發揮的主體,機構冷落藍籌股實際上是對當前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反映。就經濟層面而言,諸多的困惑依然沒有明朗。去年中國信貸總額9.59萬億,是2008年的兩倍多,創下歷史新高,2010年將面臨很大的通脹壓力。更嚴重的問題在於,大量投放的信貸資金有很多並沒有流入到實體經濟中,形成虛高的GDP增長。當然,面對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機,採取一些非常措施也是必需的,這在客觀上需要我們承受“大病”化作“小病”而導致的延時病痛。此外,如果這些非常措施落實得有偏差,那麼後遺症會更加複雜。從政策層面看,當前正處於棘手的兩難選擇期:保增長還是防通脹?二者兼得最好,但目前看這幾乎無解。從政府的角度看,保增長始終是第一位的,所以經濟刺激政策不會一下子退出,而將是退一進一的漫長過程。財政部官員也曾表示,目前不宜輕言刺激政策的退出,但應積極著手研究。中國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會根據世界和中國的情況擇機決策,平穩退出,實現“軟著陸”。另外,去年有大量上馬的項目,也不可能馬上停止,這迫使信貸做出讓步,使CPI的控制非常困難。
但資產泡沫的風險也不能不管,去年部分地區的樓市已經產生了嚴重泡沫,如果聽之任之,投機風險將會越積越大,最後會演變成更大的泡沫。所以,今年的信貸政策調控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智慧大考驗,必然會有一些特別的政策舉措。如前不久,銀監會堵死了銀信通等變相擴大信貸之路,對銀行實行了逐月甚至逐日上報貸款的死命令。顯然,這種調整是很難預期的,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政策的不確定性。
凡此種種,都決定了今年必然是化解、熨平各種後遺症的調整之年。經濟、政策都處在左右掣肘而不得不折中、讓步的狀態,市場也必然左右搖擺難以找到方向,所以指數還將出現反復和震盪。在此背景下,低估值的藍籌股時常被冷落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當然,凡事都有個度。無論怎樣,極端的情況成為常態顯然並不正常,時間和理性終歸會讓股價趨於合理。就短期來看,受利益驅動使然,基金拋棄價值投資而追逐市場熱點,也未置可否。畢竟,有熱點才會有行情,才有可能產生收益。但基金追逐市場熱點的行為,無疑也將自身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中,其功過得失還有待時間和市場去檢驗和評定。不過,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,作為理性投資者,在目前階段如果捨棄藍籌股再去追逐高價高市盈率股,可能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風險收益比。熱門股很多並無實質性的內在價值做支撐,完全是投機者的泡沫堆砌,一旦資金轉向,處於估值頂峰的熱門股,其下跌空間恐怕是深不可測的。事實上,瘋漲的投機股雖然誘人,但又有幾人能分到半杯羹呢?投機股不以價值層面作為判斷的依據,不可能給出合理的價格預期,參與者只能做短線浮籌,稍有震盪就被沖洗出來,因此不可能獲得可觀的收益。駐守藍籌股,可能在短期內仍有反复,甚至繼續被套,但畢竟是估值的低谷,未來經濟的走好也是值得期待的。因此,藍籌股再展雄風,雖然時間難測,但總有實現的一天,近兩日藍籌股的全面反彈應當是一種拒絕繼續下跌的昭示。毫無疑問,儘管還有曲折和反复,藍籌股的長期投資價值是完全可以期待的。